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0-04-01    来源:360期刊网    浏览:141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朱月凤傅月美

  绍兴市立医院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 017年1月在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质量,记录患者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关键词:风险管理;内科;护理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临床研究显示,内科疾病均为慢性疾病,患者长期遭受病痛折磨,身心遭受严重摧残,增加了护理工作难度,导致护患纠纷时常发生。为规避内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保证内科护理质量,对收治的31例内科患者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为60~75岁;心血管病10例,脑血管病13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为63~73岁;脑血管病12例,心血管病9例,糖尿病10例。研究经患者知晓并签署自愿书,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宣教,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

  观察组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措施干预。①对患者具体病情、年龄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应对预防,增强应对风险的能力。②通过文献阅读、集中研讨等形式,总结内科护理中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原因,并就存在的风险因素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宣讲,强化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③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预测疾病发展方向,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对策。与此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在法律法规知识、沟通技巧、应急能力及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学习,提升全体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明确医护人员职责。④重视常见病与特殊病的护理指导,落实针对性疾病风险控制,针对风险评估识别的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⑤设立宣教指示牌,在病房走廊、病床搭建护栏,洗手间安装扶手,病区张贴各类安全警示牌。⑥成立监督工作小组,制定风险事件奖励制度与考核方法,完善奖惩制度,提高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和护理质量,记录患者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出院前ld,发放调查问卷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三项。满意率一(满意十较满意)/总病例数×100%。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完全好转,无感染发生;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严重感染发生;无效:患者病情恶化。总有效率一(显效例数十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分析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l0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理论知识及专科护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患者均有出现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 05),见表3。

  3讨论

  医院内科疾病种类繁多,均为慢性疾病,往往存在起病突然、发病迅速、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学者指出,给予内科患者风险管理措施干预,可针对患者风险特点实施针对性应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H1。

  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不确定及后果严重的特点,在医疗机构中,护理人员是与患者接触最为紧密的医务人员,为此临床发生的风险事件大多存在于护理工作中。而风险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风险管理措施可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尽量确保预防为主、处理为辅,及早做好应对准备,确保患者在医疗护理中的安全,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降低医疗纠纷事件发生。

  本研究证实,给予患者风险管理措施干预后,其护理总有效率为96. 77%,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内科患者总有效率的74. 19%,充分说明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价值。风险管理措施主要体现在护理知识与风险意识密切相关,且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对护理掌控技术的熟悉度,对避免发生不良事件、隐患事件及不良后果事件发挥重大作用。医院对收治的62例内科患者分别给予风险管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证实,采用风险管理措施干预的内科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理论知识及专科护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干预,进一步证实,风险管理措施可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证实,给予患者风险管理,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 67%,低于常规护理干预患者的38. 70%,说明风险管理措施可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此外,在患者出院前,本研究还对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分析,最终发现采用风险护理管理的患者,其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内科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增强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阅读更多内容
banne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