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
新生儿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管理对策
徐春霞
浙江省临海市妇幼保健院 (浙江临海3170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护理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收治的450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管理对策。结果: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发现主要风险因素包括管理制度、护理人员的因素、新生儿本身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通过采用护理管理对策的实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新生儿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的探讨和管理措施的实行,能有效降低护理新生儿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关键词:新生儿;风险因素;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3.2 文献标识码:A
新生儿是指在出生后28 d以内的婴儿。新生儿由于刚脱离母体接触外部环境,环境变化较大,新生儿容易发生窒息、感染等一系列的疾病,严重时可能造成新生儿的死亡。从而给新生儿的家庭带来重大压力和痛苦,也给新生儿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和影响。另外,由于新生儿还无法表达自身的情感和身体状况,在护理人员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新生儿发生哭闹的时候,新生儿家长由于缺乏护理新生儿的经验,常认为新生儿所得到的护不佳,并怪罪于护理人员,从而激化护患关系。因此,与其他科室相比,新生儿科中对新生儿的护理难度较大,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质量的护理水平,还需要护理人员工作细致有耐心。为降低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增加新生儿在接受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对新生儿护理进行风险因素的分析,并提前为此做好相应的管理对策,以降低风险,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收治的450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35例,女215例;足月新生儿416例,早产儿34例。其中存在新生儿黄疸的患儿292例,占64.88%,其余为收治孕期30周以上的早产儿;存在个别新生儿肺炎,巨大儿等病种。对新生儿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管理对策。
2护理风险因素
2.1 科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医院新生儿科护士编外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所以在医院的新生儿科管理制度在护理管理的过程中极其重要。为能使新人的护理人员能尽快熟悉科室内新生儿的护理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护理流程和管理规范,供新人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参考。在目前不完善的管理制度条件下,护理人员需要花费较大的时间跟随熟练的护士进行学习才能掌握,并且会影响护理技能的水平。容易造成科室内的混乱和护理过程中的差错。
2.2 护理人员的因素
在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是最主要的核心人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综合护理技能、自我的防护意识、沟通能力和工作态度等,都会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产生影响。由于新生儿的身体较脆弱,还无法进行自我感情的表达,在护理过程中,护理难度极大。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高超的护理技能,还需要成熟的护理意识。并且繁重的护理工作也会给护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影响护理过程中的护理效果。
2.3 新生儿本身的因素
每个新生儿的体质都不一样,可能有些新生儿的体质较弱,尤其是某些早产儿,在出生以后可能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从而在生长过程中,新生儿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因为免疫力低而产生的感染或其他疾病。给新生儿的护理过程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新生儿的父母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了解较少,在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知识的匮乏,导致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差错,导致护理风险事故发生。即使在护理人员给予护理指导以后,某些家长仍然不遵医嘱进行,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新生儿对护理过程的依从性,影响新生儿的身体恢复。
2.4环境因素
由于新生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外界环境对其容易造成感染和侵袭。尤其是对医院所收治的34例早产儿,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病房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都会对新生儿产生一定的影响。
3管理对策
针对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因素,可以对风险因素进行管理,防范在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差错,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3.1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根据医院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流程改造,使之更加适合医院新生儿护理的流程。并且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防止发生不可预知的风险事故。同时要求加强对新生儿的监控管理,定时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和巡视,并准确记录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反应情况和吮吸情况等。在制定规范流程以后,还需要使用PDCA循环方法对已定的规范进行反复的修改和完善,使规范制度越来越符合医院科室的管理需要。另外,在科室内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科室内的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并通过巡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过程进行评估。对还无法胜任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护理培训,并进行考核,使之能熟练进行对新生儿的护理工作。
3.2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素养
新生儿的护理难度较大,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和素养两个方面的提升,才能胜任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一方面,通过理论培训结合实践操作训练,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养。除了需要对护理的操作能熟练,还需要对医嘱的意义能有理解,对药品的使用和药物的禁忌情况要熟悉,还要对新生儿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能熟悉。另一方面,在临床出现的医疗事故多是因为医护人员自身缺乏警惕性,低估意外风险情况的概率,对工作不够认真负责而造成。为提升护理人员的素养,在医院通过定期进行思想索质和医德医风的专题讲座和宣传来加强护理人员、的修养。改变护理人员以往被动式的护理服务为“以患者为。中心的主动式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3.3 充分掌握新生儿的状态
由于新生儿的体质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需要提前对新生儿的身体状态进行了解-包括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表达习惯。通过加强对新生儿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新生儿的不适。并通过对新生儿所表现的不适进行分析,尽早查找出新生儿不适的原因,并对不适的原因进行干预,从而尽早发现新生儿所发生的病理变化,并对新生儿进行及时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另外,需要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和交流,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家属对新生儿进行观察,从而通过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共同观察,能最快最早的发现新生儿的病理变化,加强对新生儿的护理和治疗。
3。4环境改善
为保证新生儿的舒适性,根据病房的情况进行通风,并保持病房的温度和湿度在新生儿舒适的范围。由于新生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需要对新生儿进行消毒隔离,病区内消毒需要按照《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进行,对需要隔离的病种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隔离。对需要直接接触到新生儿的物品,需要严格进行消毒灭菌管理,防止对新生儿造成感染。
4结语
新生儿在出生以后,各项生理还未发育完全,身体的各项器官和组织也还未健全,并且还缺乏自我表达的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种情况都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困难。为保证新生儿的正常发育生长,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综合的护理能力,还需要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通过对新生儿护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实施,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也能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也是保障整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