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简介
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杀虫、灭鼠、防治病媒传染病的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已连续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是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基础信息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国际刊号: 1003-8280
- 国内刊号: 13-1142/R
- 邮发: 18-265
- 创刊: 1990
- 语言: 英文
- 主编: 刘起勇
- 编辑单位: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
- 曾用名: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投稿
1 文稿 应具有科学性,实验设计合理,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层次清楚,打印清晰。论著、综述等文稿一般不超过5000字,短篇报道等一般在1000字左右。论文格式、字体、字号等请按投稿模板中的要求撰写。
2 文题 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为使读者一目了然,文题中原则上不使用拉丁文缩略词,应使用中文名称或其规范简称。最好不用副标题。
3 作者 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参与工作的多少和对该论文承担的责任之轻重依次排列。作者排序在来稿时即应确定,修稿或校对时不应再做变动。必须变动时,应提供第一作者单位的介绍信。作者单位名称(应标注到科室)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同时提供第一作者简介,简介内容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汉族除外),职称,职务,学历,学位和主攻研究方向等,以及Email信箱。
4 中、英文摘要 一般论著的中、英文为结构式摘要, 应该是从全文浓缩出来的精华, 包括目的、方法、结果与结论4部分, 约600字为宜。其中, “目的”及“结论”要明确, 与文章的“题目”三者提法应该一致;“方法”即实验设计, 要求具体;“结果”指主要发现, 要有具体数据支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本研究”等词语。英文摘要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称、邮政编码和省份名称。
5 关键词 需标引3~8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每个英文关键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各词汇之间用“;”隔开。
6 医学名词 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辑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
7 图表 图、表题目均须列出英文(中、英文对照格式)。表题置表的上方,表注置表的下方。一般使用三线表(即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可以加一条分界栏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有效位数一致。表头及表身均要简单明了。表格一律插在文内相应位置。图题置图的下方,图注置图题之上。所有统计图均需提供原始数据(Excel原图),或将数据另页附在文后,注明“某图原始数据”字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在注释中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并标明上、下方向。
8 计量单位 执行GB 3100~3102-1993《量和单位》中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执行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一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min)”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体积的符号V应用斜体。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表示离心加速作用时,应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数形式表达,例如: 600×g离心10 min;或者在给出离心机转速的同时给出离心半径,例如:离心半径8 cm、12 000 r/min离心10 min。
9 数字 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数字空半个阿拉伯数字(1/4个汉字)的间空,不用“,”分节法。恰好4位的整数可以不分节。但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前一个数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5%~95%”不要写成“5~95%”,而百分数公差其中心值与公差用圆括号括起,其后写“%”,如“(65±2)%”,不得写作“65±2%”。附有长度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列方式书写:“4 cm×3 cm×5 cm”,而不能写成“4×3×5 cm3”。
10 统计学符号
11 缩略语 文题不使用,文中尽量少用,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转行。
12 参考文献 按GB 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信者姓名和通信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内部刊物及资料均不作文献引用。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正文提及英文参考文献时只写出人名姓即可,两位作者须同时列出姓。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中的格式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参考文献必须由作者与其原文核对无误。将参考文献按引用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排列于文末。举例:
[1] 刘起勇,孟凤霞,鲁亮,等.探索中国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之路[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4):261-264.
[2] 汪诚信,潘祖安.灭鼠概论[M]. 版本项(版次为第1版的不用标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88-192.
[3] Dhanda V, Mourya DT, Mishra AC, et al.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in mosquitoes reared from field collected immatures and in wild caught males[J]. Am J Trop Med Hyg,1989,41(6):732-736.
[4] 虞以新.中国重要蠓类的鉴别[A]//陆宝麟. 中国医学动物鉴定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4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 王宇,杨维中. 2011年中国重点传染病和病媒生物监测报告[R].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280-301.
[7] 陶建人. 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88.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数据统计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官网?
官网网址:http://www.bmsw.net.cn/CN/volumn/current.shtml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CN刊号?
国内刊号:13-1142/R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目录文献
-
应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调查北京市部分城郊区鼠传病原体流行状况
目的 调查北京市部分城郊区6种鼠传病原体流行状况.方法 将已报道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在本实验室进行评估,制备质粒标准品和绘制标准曲线,依据重新评估的数据确定结果的检测阈值.2017年1-6月应用夹夜法在北京市朝阳、怀柔、门头沟和平谷4个地区捕获啮齿动物,采集组织样品提取核酸,应用上述qPCR方法检测病原体.结果 共捕获啮齿动物160只,其中褐家鼠59只、小家鼠69只、朝鲜姬鼠4只、北社鼠25只和鼩鼱3只.检测动物脾组织结果显示,除鼩鼱外其他啮齿动物均分别感染莫氏立克次体(8.1%)、恙虫病东方体(1.3%)、嗜吞噬细胞无形体(5.6%)、钩端螺旋体(18.7%)和巴尔通体(5.0%);所有动物中均未检测到土拉弗朗西斯菌.褐家鼠和小家鼠中存在钩端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等多种病原体复合感染情况.结论 北京地区的啮齿动物可携带多种常见、新发及再发传染病病原体,应关注并加强该地区这些病原体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的分布调查及相关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鼠疫耶尔森菌病原学分析及流行病学意义
目的 探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北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为该地区的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56-2011年间青海省海北州祁连、门源、海晏、刚察4县中分离的104株鼠疫菌进行生化糖醇类试验、毒力因子检测、毒力判定、质粒分析及细菌差异区段(DFR)分型等研究.结果 根据生化分型指标,104株菌株中有73株为青藏高原型,25株为祁连山型,6株与青海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生态型不一致,所有菌株均携带分子质量为6×106、45×106、52×106的质粒,74.04%(77/104)的鼠疫菌含有4个毒力因子,98.51%(66/67)的鼠疫菌为强毒株.DFR分型有6个基因组型,其中8型有75株,44型20株,5型6株,6型、7型和11型各1株.结论 青海省海北州分离的鼠疫菌具备青藏高原鼠疫病原体特性,生态类型复杂,鼠疫菌毒力强,需加强该地区鼠疫的监测、防控和宣传力度.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海口市2018年白纹伊蚊击倒抗性基因型分布研究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海口市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的击倒抗性基因(kdr)在不同区域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抗药性产生的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6-7月在海口市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及蛹,饲养至成蚊,经形态学方法鉴定后,用无水乙醇溶液浸泡,并于-20℃冻存备用.提取单只蚊虫的DNA,PCR扩增神经细胞膜上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基因部分片段,测序后分析kd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对海口市不同方位采集的94只白纹伊蚊的检测结果 显示,其kdr基因F1534位点存在突变.1534位点共有4种等位基因,即野生型TTC/F(113/60.11%),突变型TCC/S (66/35.11%)、TCG/S (1/0.53%)和TGC/C(8/4.26%);有6种基因型,分别为野生型纯合子F/F(39/41.49%),野生/突变型杂合子F/S(33/35.11%)、F/C(2/2.13%),突变型纯合子S/S(15/15.96%)、C/C(1/1.06%)和突变型杂合子S/C(4/4.26%).各种群之间基因型比例各不相同.结论 海口市kdr基因突变率较高,应进一步监测当地蚊虫抗药性,合理使用杀虫剂.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利用规则集遗传算法生态位模型预测秃病蚤蒙冀亚种适宜分布
目的 通过对气候环境因素与秃病蚤蒙冀亚种空间分布的相关性研究,有效预测秃病蚤蒙冀亚种的适宜分布区,为动物间鼠疫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5-2014年鼠疫常规监测鼠体蚤和窝巢蚤调查秃病蚤蒙冀亚种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子系统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秃病蚤蒙冀亚种的气候环境危险因素,利用规则集遗传算法(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秃病蚤蒙冀亚种适宜分布区,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验证模型.结果 经过筛选有21个气候环境因素纳入模型,GARP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模型预测效果较好,秃病蚤蒙冀亚种适宜分布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北部、陕西省榆林市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山西省北部和甘肃省东北部.结论 利用GARP生态位模型预测秃病蚤蒙冀亚种适宜分布区,得到较好的预测结果,结果准确可靠.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黑龙江及吉林省边境口岸与境外全沟硬蜱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序列的比较研究
目的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COⅠ)基因对我国黑龙江省绥芬河、吉林省延边口岸全沟硬蜱的COⅠ基因序列和国外全沟硬蜱COⅠ序列进行分析对比研究,为了解蜱媒病及其防控奠定基础.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8月从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和吉林省延边口岸共采集全沟硬蜱106只,选取31只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从蜱基因组中扩增COⅠ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然后构建系统发生树,并对2个地理种群的全沟硬蜱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 我国黑龙江省绥芬河口岸和吉林省延边口岸的全沟硬蜱COⅠ基因序列与俄罗斯多个地区同源性为99%~100%,与哈萨克斯坦边境口岸阿尔泰地区的全沟硬蜱COⅠ序列同源性也达到99%~100%;绥芬河口岸和延边口岸全沟硬蜱的遗传距离≤0.003.结论 我国绥芬河口岸和延边口岸的全沟硬蜱与周边邻近国家的全沟硬蜱COⅠ基因序列高度一致,可能存在极高的基因交流或迁移.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广东省2007-2017年白纹伊蚊种群密度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统一、规范的监测方法,掌握广东省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伊蚊媒介传染病的预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2017年,在广东省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诱蚊诱卵器指数(MOI)和诱蚊灯法3种方法 对白纹伊蚊密度进行监测.结果 BI法监测伊蚊幼蚊密度,共调查9 506 102户,BI均值为2.94;MOI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共布放有效诱蚊诱卵器1 428 078个,MOI均值为4.98;诱蚊灯法监测伊蚊成蚊密度,共布放有效诱蚊灯82 019盏,伊蚊平均密度为0.21只/(灯·夜).经方差分析和Bonferroni两两比较,BI法在不同环境的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158,P<0.01),MOI和诱蚊灯法在不同环境的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42,P=0.174;F=1.973,P=0.081).3种监测方法结果表明,夏、秋两季的伊蚊密度高于冬、春两季.结论 广东省全年均有白纹伊蚊,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种群密度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控.监测方法在不同环境中的敏感度不同,应根据监测环境选择.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双层叠帐法与BG-trap诱捕器法在登革热应急蚊媒监测中的捕蚊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双层叠帐法和BG-trap诱捕器法2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 在登革热疫点的捕蚊效果,为科学开展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9-10月,选择杭州市12个区(县)的160个住宅区,包括核心区、警戒区及监控区,同时使用双层叠帐法和BG-trap诱捕器法对居民区及其周围环境进行媒介伊蚊应急监测,2种方法设置间隔100m以上,监测30 min,分别计算叮咬指数(只/h)和诱蚊指数(只/h).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2种诱蚊方法在不同区域类型的应用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2种诱蚊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双层叠帐法和BG-trap诱捕器法均能捕获白纹伊蚊,BG-trap诱捕器法捕获白纹伊蚊903只,双层叠帐法捕获456只.BG-trap诱蚊器法在不同区域的捕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51,P<0.05),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双层叠帐法在不同区域的捕获率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77,P=0.072).分别对核心区、警戒区和所有区域总和进行2种方法配对t检验,BG-trap诱蚊器法的捕获率高于双层叠帐法,2种方法捕获白纹伊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2.351、3.976,均P<0.05).结论 2种监测方法 均可用于媒介伊蚊监测,双层叠帐法监测适合基层常规监测成蚊密度,而BG-trap诱蚊器法更加适合登革热疫情等蚊媒传染病的应急监测使用.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关键词: 双层叠帐法 BG-trap诱捕器法 白纹伊蚊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气候因素对广东省登革热流行影响的非线性效应
目的 分析广东省佛山、广州、汕头、深圳、珠海5个市的气候因素、蚊虫密度对登革热流行的影响效应.方法 登革热病例数据来源于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媒介伊蚊密度数据来源于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系统,并采用广义可加模型对2005-2015年登革热和伊蚊密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登革热的流行存在显著的正向自我调节效应(F1.96,10.84=6 588.650,P<0.01),蚊虫密度与登革热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效应(F2.98,10.84=21.810,P<0.01),蚊虫密度显著影响登革热的流行.当月平均最高气温对登革热流行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正效应(F1.91,10.84=215.570,P<0.01),登革热的发生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上月降雨天数对登革热发生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F2.99,10.84=101.590,P<0.01),当降雨天数<15d时,两者之间显现为正相关,登革热的发生随着降雨天数增加而升高,反之显现为负相关.结论 温度和降雨对广东省登革热的流行风险有调节作用,它们主要通过改变蚊虫种群密度,影响种群变化,从而达到影响登革热的流行和暴发,总体而言登革热的发生随气候变化而明显上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云南省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蚊虫种类组成及孳生习性调查
目的 掌握云南省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蚊虫种类组成及其重要媒介生态学习性特征,为当地制定蚊媒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在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采用诱蚊灯通宵捕蚊法采集成蚊,同时于雨季6-9月期间采用幼虫捕捞法在不同孳生地捕捞蚊幼虫,所获成蚊和4龄蚊幼虫进行形态学种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3亚科11属37种(亚种)29 667只成蚊及蚊幼虫,其中成蚊2亚科7属29种(亚种)20 069只,4龄蚊幼虫3亚科10属27种9 598条.三带喙库蚊为当地成蚊主要优势种(16 997/20 069,84.68%),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幼虫分别占当地捕获幼虫总数的26.87%(2 579/9598)和20.14%(1 933/9598).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全年均有活动,9月为2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峰,三带喙库蚊幼虫主要孳生于稻田、溪流和水沟等,致倦库蚊幼虫主要孳生于花瓶、盆和罐的积水中;中华按蚊主要孳生于稻田、溪流和水沟,密度高峰为9月;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废旧轮胎、废弃水井和居民景观池中.结论 大理市洱海周边居民区蚊虫种类丰富,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丰富、种群数量高、分布广,建议当地疾控部门加强重要疾病蚊虫媒介监测.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研究
目的 建立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方法 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4-9月采集河南省王屋山区未接触过任何杀虫剂的长角血蜱野外种群.采用药膜法测定长角血蜱成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机值分析,拟合毒力回归方程,确定半数致死剂量、99%致死剂量,计算诊断剂量.结果 建立了对敌敌畏、双硫磷、仲丁威、氯菊酯、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6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分别为y=1.549 9+ 1.359 4x、y=2.343 3+1.225 6x、y=-6.850 7+5.213 9x、y=0.866 1+ 1.571 1x、y=0.411 6+2.277 8x和y=2.551 8+1.018 9x;相应的诊断剂量分别为35.505 6、10.764 7、1.047 4、25.872 9、2.171 4和97.063 2 mg/L.结论 建立了长角血蜱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和诊断剂量,可作为长角血蜱抗药性监测的参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浙江省东阳市2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的调查与处置
目的 了解输入性基孔肯雅热流行病学特点,明确病因,评价防控措施,为今后防控基孔肯雅热提供经验.方法 对2017年8月东阳市发生的从孟加拉国输入的2例基孔肯雅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病例血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 进行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例病例血标本经检测为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阳性,发病前均有孟加拉国旅行史,确认为孟加拉国输入性病例,经过对症支持治疗,2例病例均治愈.结论 通过对病例的隔离治疗,疫点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该病未发生本地扩散流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辽宁省2017年5例输入性卵形疟疾的实验室诊断
目的 实验室鉴定和分析输入性卵形疟疾,比较不同实验室检测方法 的结果 并分析其基因型别,以避免卵形疟疾的误诊与漏诊.方法 分别采用吉氏染色镜检、疟疾快速诊断试验(RDT)和巢式多重PCR 3种方法 对辽宁省务工归来的5例输入性卵形疟疾患者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对5例患者外周血中的疟原虫18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5例卵形疟疾患者通过吉氏染色镜检均观察到典型的卵形疟原虫形态,疟疾RDT和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对5例外周血中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进行测序,获得1条长度均为800bp的序列,通过GenBank比对,与已知卵形疟疾18S rRNA同源性达到99%.结论 巢式PCR检测、疟疾RDT和疟疾染色镜检的结果一致,均为卵形疟原虫,需及时加强疟疾流行地区对疟原虫实验室镜检的检测能力水平,联合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大大降低实验室误诊和漏诊.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沈阳市鼠携带汉坦病毒G2片段基因分型及序列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源地宿主动物携带汉坦病毒(HV)的基因型别及变异情况.方法 选取沈阳市HFRS高发地区,于2017年春、秋两季分别在居民区和野外同时捕获宿主动物(鼠),并采集鼠肺.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出HV抗原阳性的鼠肺,用RT-PCR从IFA筛选阳性的鼠肺中扩增G2基因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筛选出HFRS抗原阳性的鼠肺17份,对阳性鼠肺标本经RT-PCR检测,10份标本扩增出目的片段,均为HV汉城型(SEO).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国内毒株及部分国际标准株比较,10份SEO型HV之间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3%~100%.与80-39株(韩国,1980)同源性最高,为95.6%~96.2%,推导氨基酸同源性为99.3%.结论 沈阳市HFRS鼠间疫情的HV基因型以SEO型为主,检测出的鼠间HV G2基因片段之间高度同源,无明显变异,遗传物质相对稳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武汉市2017年重要病媒生物侵害现况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2017年武汉市城区范围内重要病媒生物侵害情况,为今后病媒生物防制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年6-9月对武汉市建成区范围内29种不同类型单位(场所)的重要病媒生物侵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鼠类调查采用鼠迹法,蚊类采用路径法和幼虫勺捕法,蝇类、蜚蠊采用目测法,防鼠设施和防蝇设施均采用目测法.结果 室内鼠密度的总体阳性率为10.1%;防鼠设施总体不合格率为17.2%,外环境鼠密度总体路径指数为3.4.小型容器积水总体路径指数为4.3,大中型水体总体采样勺指数为5.8%,每阳性勺蚊幼虫密度为5.5只/勺.室内成蝇总体阳性率为7.3%,防蝇设施总体不合格率为14.0%,蝇类孳生地总体阳性率为3.0%.室内蜚蠊成若虫总体侵害率为4.1%,卵鞘总体查获率为1.2%,蜚蠊迹总体阳性率为4.6%.结论 初步掌握了武汉市各类型单位(场所)重要病媒生物侵害情况,为今后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和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提供了本底资料.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江西省首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江西省首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流行病学特点,评价防控措施效果,为登革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0月江西省首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疫情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集病例血清、白纹伊蚊幼虫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采集核心区健康人群血清标本检测IgG抗体;布雷图指数(BI)法和双层叠帐法用于防蚊灭蚊效果评价.结果 3例登革热确诊病例均属登革热病毒2型,发病时间间隔17d,无外出旅行史.共检测伊蚊幼虫1 000余条,均为阴性,核心区健康人群登革热病毒IgG阳性率为3.00%;核心区、警戒区范围内采取杀灭成蚊、清除蚊媒孳生地后,BI由首次监测的22.43下降为0.98,核心区平均叮咬指数均控制在≤2只/(人·h).结论 该起疫情为江西省首起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引起,采取措施后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播媒介的研究进展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一种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病.自然界中能够引起乙脑传播和流行的媒介种类很多,我国仅蚊虫就多达20余种,此外,蠓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媒介.该文报道了我国迄今发现的乙脑传播媒介的种类及其传播特点.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不同人群蚊媒防制知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进展
对不同人群开展蚊媒防制知识健康教育是防制蚊虫和蚊媒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蚊媒传染病传播媒介的控制,减轻蚊虫侵害,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均有重要作用.不同人群因其生活环境、文化程度、工作场所和职业特点等的差异,蚊媒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蚊媒健康教育做了一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该文就不同人群蚊媒防制知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吸血蠓及一新种(双翅目:蠓科)
该文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吸血蠓1属24种,其中发现库蠓属(Culicoides)1新种,爱辉库蠓(Culicoides aihuiensis Wu,Jiao et Liu sp.nov.);该新种与黑河库蠓(C.heiheensis Li,Zhang et Liu,2011)相近似,但黑河库蠓雄虫第9背板后缘有1对钝形突起,阳茎中叶呈宽的拱形,中部呈花瓣形,阳基侧基部突愈合,中部有1对角突与本新种明显不相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110034).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形势及防控对策
媒介生物传染病在全球传染病负担中占比较高,构成严重公共卫生挑战.新时代该类传染病流行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及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其控制的不可持续性,直接或间接驱动了媒介生物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新发和再发及输入和本地媒介生物传染病(简称“双重风险和负担”).“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基于综合治理的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为全球各地媒介生物传染病防“双重风险和负担”提供了解决路径,亟待各成员国因地制宜地贯彻落实.该文针对新时代媒介生物传染病流行态势及全球最新媒介生物防控策略进行评述,为该类传染病科学精准防控提供参考.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西藏自治区蚊虫分类与区系研究Ⅲ.领蚊属及其3蚊种在西藏自治区首次发现
目的 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的蚊类区系.方法 2017年8-9月,对藏东南地区各类型孳生地的蚊幼虫进行调查取样.结果 首次在西藏地区发现和捕获领蚊属(Heizmannia)的异刺领蚊(Hz.heterospina)、多栉领蚊(Hz.reidi)和线喙领蚊(Hz.macdonaldi)3个蚊种,均为当地的蚊属和种新纪录.将该蚊属及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分布区、孳生环境及其雄蚊尾器结构图等分别进行记述和报道.结论 领蚊属是典型的东洋区类群,藏东南首次发现该蚊属及种有分布,提示藏东南海拔较低的地区蚊类主要属于东洋区系.此外,该蚊属和种的发现,也显示了藏东南地区蚊类多样性较高的特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2019年01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分期目录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2002年
- 2001年
- 2000年
- 1999年
- 1998年
相关期刊推荐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网友评论
-
-
未知 2017-05-02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3个月内
2月13日投的稿件,4月的被录用,前后历时两个多月,整个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审稿专家对文章有自己的见解,提出了详细中肯的意见,修改后直接送终审,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对文章的格式进行小修,之后就被收录了。
-
未知 2017-04-26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3个月内
处理速度很快,期间由于自身的原因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除去这个月的时间,投稿到录用历时两个多月,效率很高。个人觉得文章内容新颖,参照专家的已将逐一修改回复,录用的机率还是很大的。
-
未知 2017-02-08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
审稿还是很快的,半个月左右退修,给出的审稿意见很详细中肯,第一次大修后提交,一个月左右基本就被录用了,编辑很认真负责,校稿很仔细,把文章中的很多错误的标点符号都进行了修改,十分敬业,很感谢。
以前在期刊上中过一篇文章,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一个月左右退修,修改返回后,一个月被录用,历时两个月的时间。给我的印象是审稿人很专业,水平很高,给出的意见很有建设性,对文章修改有极大的帮助,校稿期间编辑也会随时的和我沟通交流,很负责。大家有合适的文章可以投稿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