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简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解放军总医院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已于2003年3月15日正式创刊(国内刊号:CN 11-4941/R;国际刊号:ISSN 1672-1403,)目前为季刊(季末15日出刊),大16开,64页。《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一本体外循环专业期刊,自2003年正式出刊以来,2004年3月被科技部信息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开办的栏目有“专家论坛”、“专家点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经验”、“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国内外信息”、“继续教育”。以提高和扩大杂志的权威性、学术性和知名度,给体外循环及相关专业(外科、麻醉、护理、基础研究等)人员提供更广阔的学术和技术交流园地。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基础信息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 1672-1403
- 国内刊号: 11-4941/R
- 邮发: 82-433
- 创刊: 2003
- 语言: 英文
- 主编: 龙村
- 编辑单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曾用名: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投稿
1、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逻辑严谨,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数据准确。论著、综述等一般不超过50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2500字;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2个汉字以内为宜;
3、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共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缩略语不得移行;
4、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
5、统计学处理要正确,表格设计要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要清晰,格式要求用tif或jpg格式,注明图号;
6、所有参考文献应引自正版出版物,在稿件的正文中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在段末上角表出;参考文献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
[期刊] 序号 作者姓名(不超过3人者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三名,后加“等.”或“et.al”。文题.期刊名(外文期刊可用标准缩写,不加缩写点),年,卷(期):起页-至页。
[书籍] 序号 作者姓名.书名.版次(第一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年.起页-至页.
7、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市级以上基金或属公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如基金项目:xxx(基金编号xxxx),并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8、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它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来稿一律文责自负。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
9、作者投稿在半个月左右便能获知稿件回执,若在此期间未收到本刊“稿件处理通知书”请及时来电来函查询。作者查询有关文稿情况必须注明稿号,不采用这不退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数据统计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热门常见问题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官网?
以下是搜索到的有关期刊的官网网址:http://twxh.cbpt.cnki.net。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几类医学期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外科学方向的三类期刊,级别还是比较高的。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编辑部?
该期刊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办的,期刊的主编是龙村,以下是期刊的编辑电话:010-66937810。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是cscd吗?
目前期刊不是CSCD核心刊物,但是期刊是核心刊物,是一本统计源核心。
-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期刊重复率要求?
该期刊是核心刊物,一般核心期刊的重复率要求要低于20%,当然重复率越低是越好的。
-
如何查看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稿约?
有关期刊的投稿要求可以看本站期刊的详情页,可以有效的帮助投稿。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目录文献
-
不同保存液对体外循环剩余机血保护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血液保存液、红细胞保存液保存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剩余机血效果差异,为临床上体外循环后机血保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人患者剩余机血样本60例,每例机血样本抽取3份,随机纳入血液保存液组(n=60)、红细胞保存液组(n=60)、对照组(n=60).分别于停机即刻、常温放置30 min、1 h、3 h、6 h、24 h时间点,测量钾离子(K+)、葡萄糖(Glu)及乳酸(Lac)数值.结果 对照组剩余机血随放置时间延长,K+、Lac含量逐渐升高,Glu含量逐渐降低.血液保存液组或红细胞保存液组30 min后,K+含量比停机时明显下降(P<0.01),而后逐渐上升,但24 h内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0 min时Glu含量比停机时显著上升(P<0.01),而后逐渐下降,但24 h内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ac含量均随放置时间延长逐渐升高,但三组上升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保存液组24 h Lac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用血液保存液或红细胞保存液保存剩余机血并不是理想方法.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近中期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使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进行止血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总结rFⅦa在术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本科行CABG术后应用rFⅦa共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体外循环下CABG,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下CABG.CABG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7例(生物瓣6例,机械瓣1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机械瓣).给予rFⅦa(初始剂量以35~70μg/kg),记录术前、术中、术后及随访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桥血管通畅情况采用64排螺旋CT评价.结果 本组患者无二次开胸,应用rFⅦa后第一个小时引流量与应用前一小时引流量相比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止血效果良好.随访0.5~7年,平均随访时间(2.98±2.36)年,随访率100%.随访期间总的桥血管通畅率为94.45%,其中动脉桥通畅率94.11%,静脉桥通畅率96.30%.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后血压、血糖、血脂控制良好,术后未出现明显出血情况;随访期间无新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论 rFⅦa在CABG后渗血的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使用rFⅦa,不影响术后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不增加血栓形成及MACE的风险.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停搏液减轻婴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损伤作用的研究
目的 监测婴儿体外循环心脏病手术采用不同停搏液灌注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清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肌钙蛋白I(cTnI)及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探讨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停搏液对减轻婴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肌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临床对照研究,将年龄≤10月;体质量≤8 kg的100例患儿分为去白细胞冷自体血停搏液组(实验组)和冷自体血停搏液组(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前及主动脉开放后30 min,1 h,6 h,12 h,24 h检测血清中HH-FABP、cTnI及CKMB的水平,超声检查获得对应时间点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HH-FABP、cTnI、CKMB及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HH-FABP、cTnI及CKMB峰值均低于对照组,LVEF值高于对照组,HH-FABP峰值出现在术后1 h,cTnI及CKMB峰值出现在术后24 h及12 h.结论 去除冷自体血停搏液中白细胞可减轻婴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肌的损伤.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术前呼气阻力训练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肺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开展呼气阻力(PEP)训练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围术期肺气体交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择期体外循环CABG患者11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给予呼气阻力训练,对照组术前给予普通的深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术前1日及术后第1至第3日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日、术后第1至第3日的氧合指数(OI)与入院时基线相比,试验组术前1日明显增加,对照组术前1日无显著变化,但两组术后各时点均显著降低;试验组OI在术前1日及术后第2日、第3日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点OI存在交互作用.两组患者术前1日、术后第1至第3日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入院时基线相比,试验组术前1日及术后各时点均有增加,对照组术前1日及术后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术后第2日、第3日的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同时点SaO2存在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组内及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术前呼气阻力训练能有效促进CABG患者术后早期肺气体交换功能的恢复.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不同胶体预充策略对体重低于5公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体外循环(CPB)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人血白蛋白(HSA)作为胶体预充液对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CHD手术体重低于5 kg的患儿65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胶体预充(实验)组(n=33)和HSA复合人工胶体预充(对照)组(n=32).主要临床终点指标为患儿围CPB期胶体渗透压(COP).次要临床终点指标包括:围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术后24 h尿量和胸液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COP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24 h尿素氮和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肾损伤评价标准评价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矫治术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HSA作为CPB胶体预充液未对患儿手术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血浆乳酸水平与成人心脏手术预后关系
目的 探讨术中及术后血浆乳酸水平与成人心脏直视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776例成人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48 h内血浆乳酸水平变化,对血浆乳酸水平与临床相关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住院死亡22例,死亡组血浆乳酸水平自"停机前"至"IUC 36 h"的各观察时点均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②与非体外循环手术相比,体外循环手术在术毕至ICU 15 h之间各观察时点血浆乳酸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③体外循环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自"开放前"至"ICU 15 h"各观察时点,与血浆乳酸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5),深低温停循环组中停循环时间与术后血浆乳酸水平无正相关关系;④"开放前"至"ICU 6 h"及ICU 21 h至"ICU 30 h",血浆乳酸水平与手术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⑤术中及术后各观察时点血浆乳酸水平与对应时点血糖水平之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均<0.001);⑥血浆乳酸水平与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在"开放前"至"ICU 6 h"各观察时点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⑦在"开放前"至"ICU 3 h"各观察时点,血浆乳酸水平与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⑧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开放前"至"ICU 6 h"期间的血浆乳酸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无肾功能不全的患者(P<0.05).⑨术前、术日、术后第1天、第2天,血浆乳酸水平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均<0.001).结论 心脏术毕至ICU 33 h各时点血浆乳酸水平均为成人心脏外科手术院内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是评估心脏手术预后的可靠指标.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术前集束化治疗对婴儿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心衰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集束化治疗对非限制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炎心衰的婴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1月采用集束化治疗非限制性VSD合并肺炎心衰的患儿50例(实验组),与"传统"治疗方案21例(对照组)对比分析围术期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有创呼吸机时间以及术后1 h(T1),4 h(T2),8 h(T3),12 h(T4),24 h(T5),36 h(T6),48 h(T7)的心脏循环效率(CCE),心排指数(CI),心搏量指数(SVI),最大压力梯度(Dp/Dt),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以及各时间点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全组无死亡.①两组患儿术前评估资料无明显差异;②实验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有创呼吸机时间实验组明显缩短[(44.7±29.1)min];③两组Dp/Dt无明显差异,但CI,SVI,CCE实验组更高,SVRI和VIS更低.结论 术前集束化治疗对非限制性VSD合并肺炎心衰婴儿的临床治疗中有显著积极作用.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经皮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疗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青少年及成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Co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经皮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置入术的20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男14例,女6例,年龄(27.68±13.45)岁.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和室间隔缺损(VSD).收集并分析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20例CoA患者均成功实施经皮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每位患者CoA处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一枚,CoA处最窄平均直径由术前(4.35±2.61)mm增至术后即刻(16.84±1.99)mm(P<0.05),平均跨缩窄收缩压压差由术前(81.29±18.72)mm Hg下降至术后(15.52±7.47)mm Hg(P<0.05).平均右上肢收缩压由术前(182.05±38.99)mm Hg下降至术后(141.95±32.11)mm Hg(P<0.05);平均下肢动脉收缩压由术前(121.52±27.84)mm Hg上升至术后(131.81±32.39)mm Hg(P<0.05).合并PDA和VSD的2例患者同期行介入封堵术,术后无分流.患者术后住院及随访期间,末见明显相应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置入治疗青少年及成人CoA近中期疗效满意,相关并发症少,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脉压变异度和每搏量变异度在室间隔缺损患儿术中预测容量反应的探讨
目的 探讨右侧小切口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在开胸状态下,脉压变异度(PPV)和每搏量变异度(SVV)是否可以预测容量反应,以及二者的准确性的差异.方法 56例年龄(1.2±1.0)岁,体重(8.7±2.0)kg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在体外循环结束后,机械通气条件为吸入氧浓度50%,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6~25次/min,使PETCO2维持在30~35 mm Hg.拔出主动脉插管之后进行容量负荷试验,以30 ml/(kg·h)速度输注5%白蛋白或血浆15 min.记录容量负荷试验前、后PPV和SVV,同时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搏指数(SVI)、心指数(CI)、压力升支最大速率(dp/dtmax)、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根据容量负荷试验后CI的变化将所有患儿分为两个组,CI增加≥15%为有反应组,否则为无反应组.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比较PPV、SVV预测容量反应准确性.结果 有反应组患儿共27例,无反应组患儿共29例.容量负荷试验前有反应组PPV、SVV明显高于无反应组,均P<0.01.ROC分析以PPV和SVV预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分别为0.89和0.78.PPV的诊断阈值为18%,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1%;SVV的诊断阈值为18.5%,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62%.容量负荷试验前有反应组SBP、DBP、CI(均P<0.01)、SVI(P<0.05)明显低于无反应组.容量负荷试验后有反应组SBP、DBP、SVI、CI、dp/dtmax均明显上升(均P<0.01),SBP、CI高于无反应组(P<0.05).容量负荷试验前PPV和SVV均与ΔSBP(P<0.0001)、ΔDBP(P<0.05)、ΔCI(P<0.0001)、ΔSVI(P<0.0001)呈正相关,与ΔSVRI呈负相关(P<0.05).结论 在室间隔缺损患儿修补术中,容量管理对于维护血流动力学稳定十分重要.开胸状态下,PPV、SVV能够预测容量反应及指导容量管理,且PPV更准确.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不同预充方式对单瓣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预充方式对单瓣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拟行单瓣置换术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130/0.4预充组(A组)和纯晶体预充组(B组),每组105例患者.所有患者记录术前基本信息、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CPB时间、升主动脉阻闭时间、心肌灌注总量、心肌灌注次数、超滤量、体外循环中尿量、体外循环中使用红细胞和血浆数量、体外循环液体平衡量、最低红细胞比容值、核心最低温度、尿量、体外循环前后的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功能、纤溶系统);体外循环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术后转归指标及术后所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超滤量明显高于B组(P<0.05).体外循环中的尿量、使用血浆数量、液体平衡量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单瓣置换术患者中使用6%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射液130/0.4,对患者术中凝血功能及术后转归、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无影响,可以安全用于此类手术.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近期脑梗塞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要点
目的 探讨近期脑梗塞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管理方法 .方法回顾46例脑梗塞后1个月内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例资料及体外循环管理要点.结果 全组CPB时间(64.67±17.3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3.72±11.20)min,激活凝血时间(599.93±75.94)s,ICU停留时间(2.17±0.82)d.术后均无新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院内死亡.结论 CPB中维持适当灌注流量和灌注压,把控好降温和复温的速度及梯度,是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新生儿及婴幼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目的 通过本中心近年来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总结新生儿及婴幼儿TAPVC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共收治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101例,男48例,女53例.体重2.5~10(6.28±1.73)kg.年龄7 d~12个月,平均年龄(4.45±2.55)个月.心上型39例,心内型48例,心下型8例,混合型6例.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外科矫治手术.结果 2例死亡,余患者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3年,患者术后心功能良好,无吻合口狭窄等远期并发症.结论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早期外科矫治效果良好,手术成功与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关键在于保证吻合口的通畅,避免吻合口和肺静脉狭窄.根据不同的分型及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尽可能大的保证吻合口,往往能够取得满意的外科治疗效果.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关键词: 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外科手术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缺血后适应用于深低温停循环的神经系统保护效应
目的 探索缺血后适应(IPOC)对于深低温停循环(DHCA)相关神经功能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 健康成年巴马香猪12只,随机分为A组(DHCA组)和B组(DHCA IPOC组),每组6只.两组均经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流并降温至直肠温度15℃,暂停循环90 min后恢复体外循环并复温,先后脱离体外循环、呼吸机辅助,并观察神经系统功能状况至术后7天.B组在停循环后恢复体外循环之初,进行3个轮回的灌注/阻断操作,每个轮回时间为30 s/30 s.结果 术后近期两组动物均有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术后第一天,B组神经系统功能评级明显低于A组,而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术后3~7 d,B组神经系统功能评分仍稍高于A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至第七天两组动物神经功能状况均渐接近正常.结论 IPOC有助于改善DHCA术后第一天神经系统功能,术后第三天及一周则未见其神经保护效应.进一步评估需假以更大样本量、更长的观测时间及组织病理学等微观分析.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体外膜肺氧合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新生儿呼吸衰竭是在新生儿期由肺内或肺外病变导致肺功能衰竭的急危重症. 目前常规的治疗包括:小潮气量通气、吸入一氧化氮、肺表面活性物质、高频振荡通气. 经过以上治疗呼吸衰竭仍不能改善,应该考虑应用体外膜肺氧合(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 根据体外生命支持组织(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的登记报道,需要ECMO支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先天性膈疝(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特发性持续肺动脉高压 ( 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PHN)、新生儿肺炎、伴有呼吸损害的败血症、伴发P P HN的肺透明膜病、其他先天性肺疾病.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浅谈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重要脏器保护研究进展
20 世纪的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开创了心脏外科发展的新纪元,人工心肺机和氧合器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心脏直视手术的发展,婴幼儿CPB也在不断地完善中. 从70年代开始,在国际医疗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众多优质生物材料和设备陆续问世,医学工作者们也不断创新出适合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手术术式和CPB技术等.1958年6月,苏鸿熙教授等人自行组装的鼓泡式人工肺,为1名6岁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成功,在我国率先开创了CPB下心内直视手术的新时代[1]. 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婴幼儿CPB专业也随之不断完善,从原有的单纯心脏手术的生命支持发展成为目前广泛意义的生命支持及辅助技术,应用的时限从几个小时延展到数天乃至数十天. 在国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需要在出生后早期行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了宝贵的救治机会,并获得了满意的手术结果 . 当今婴幼儿CPB技术的安全性高,死亡率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与众多的改良息息相关. 本文将立足阜外医院小儿心脏中心的新生儿和婴幼儿 CPB 临床工作,从 CPB中重要脏器的保护方面,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重点阐述.
《中国体外循环》2018年06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分期目录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相关期刊推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网友评论
-
-
未知 2018-11-12录用情况: 投稿周期:1个月内
10月初投的稿件,11月11号编辑打电话通知录用,审稿速度还是很快的,着急发文章的话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2018-01-12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2个月内
我是去年6月份投的稿件,历经三次修改,于7月26号录用,厉害一个多月的时间,期间编辑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很感谢。
-
未知 2018-01-12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1个月内
11月15号在中国体外循环上投稿,12月5号外审返回,专家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都很有针对性,经修改后被收录,历时一个月左右,还是很快的。
-
未知 2017-12-26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1个月内
我是11月投的稿件,一周左右返修,几天后修改,12月被收录,前后历时一个月的时间,效率很高。
-
未知 2017-11-24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1个月内
10月份投的文章,两个专家建议修改后收录,给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修改返回后于11月收录,还是很快的。
-
未知 2017-11-07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1个月内
10月份投稿,20号通知修改,修改后于11收录,效率很高,审稿专家和编辑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很感谢,也希望期刊可以越来越好。
-
未知 2017-02-22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1个月内
投了一篇有关临床研究的文章,送审了两个外审专家,都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经修改被收录,历时一个月时间,效率很高,值得推荐。
整个投稿流程很顺利,我说去年10月份投的稿件,历经两次被退修,11月收到录用,文章有创新性,可以在期刊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