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简介
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内口腔正畸学专业最高级学术期刊。原刊名为《口腔正畸学》杂志,2009年更名为现刊名。本刊的读者对象是从事口腔正畸临床工作的医学工作者。办刊方针为“坚持临床与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主要报道内容为国内外口腔正畸学临床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进展,并重视口腔正畸学临床矫治技术和诊疗经验的报道。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技术、讲座、综述、病例报告和国际之窗等。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基础信息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 1674-5760
- 国内刊号: 11-5797/R
- 邮发: 2-744
- 创刊: 1994
- 语言: 英文
- 主编: 傅民魁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曾用名: 口腔正畸学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投稿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向导性、实用性,论点明确,资料可靠,文字精炼,层次清楚,数据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论著、临床技术篇、综述、讲座等一般不超过6000字(包括摘要及图、表和参考文献),病例报告等不超过2,000字。
2.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中英文文题含义应一致,文题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
3.作者:作者姓名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署名有争议或投稿后申请变更作者顺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全部作者姓名、单位名称(中英文)、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的Email地址均出现在首页,第2页正文及英文摘要中不列作者姓名和单位(因本刊采用双盲审稿)。作者必备条件:①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者。②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③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均需具备。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集体署名的文章必须明确对该文负责的关键人物;其他对该研究有贡献者应列入志谢部分。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外籍作者的姓名、单位均用原文字书写。通信作者一般指课题设计者,如为研究生课题,通信作者即为研究生导师。
4.摘要:论著须附中、英文摘要,应符合“拥有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的原则,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结论四部分(避免使用缩略语)。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作者”等主语。考虑到我国读者可参考中文原著资料,为节省篇幅,中文摘要可简略些(约200字),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约400个实词)。英文摘要应列文题。
5.关键词:论著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最新版MeSH 中尚无相应的词,处理办法有:①可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②可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③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并排列于最后。
6.研究设计:应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应交代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交代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4个基本原则做概要说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7.当报告以人为研究对象的试验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要注明)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的批准,是否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
8.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中药应采用正名,药典未收录者应附注拉丁文名称。
9.图表:图表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资料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并提供每张照片的数字图像文件。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等)请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直接标注在照片上。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
10.计量单位:执行GB3100/3101/3102 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的有关规定,具体使用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年出版)。注意单位名称与单位符号不可混合使用,如ng·kg-1·天-1应改为ng·kg-1·d-1;组合单位符号中表示相除的斜线多于1条时应采用负数幂的形式表示,如ng/kg/min应采用ng·kg-1·min-1的形式;组合单位中斜线和负数幂亦不可混用,如前例不宜采用ng/kg·min-1的形式。在叙述中,应先列出法定计量单位数值,括号内写旧制单位数值;但如同一计量单位反复出现,可在首次出现时注出法定计量单位与旧制单位的换算系数,然后只列法定计量单位数值。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如吸光度(旧称光密度)的符号为A,“犃”为斜体字。
11.数字:执行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12.统计学:按GB3358.1-2009《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应写明所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狋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狋=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犘值(如:犘=0.023)。
13.缩略语:文题不用缩略语,文中尽量少用。一篇文章一般不宜超过4个,不超过5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缩略语不得移行。
14.参考文献:应注意引用国内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末。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数据统计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官网?
期刊的官网网址为:http://zhkqzjxzz.yiigle.com,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投稿。
-
中华口腔正畸学被什么杂志收录?
该期刊是由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刊物,期刊被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
-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投稿须知?
期刊的投稿须知可以查看期刊官网首页中的“稿约”栏目,里面详细的介绍期刊的投稿要求。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目录文献
-
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锥形束CT和曲面体层检出率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曲面体层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进行研究.方法 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体层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体层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曲面体层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率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x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x2=0.26,P=0.612).结论 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率明显高于曲面体层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无托槽隐形矫治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的牙根吸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对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150例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率及牙根移动量,并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 几乎所有患者都至少有一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平均每例患者有5.85±2.27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在1800颗观测牙中,有869颗牙齿(48.28%)发生牙根吸收.前后牙的牙根吸收率及严重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前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下前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上前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在l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下颌第一磨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模型发现前牙的牙根吸收与疗程以及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有关.结论 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牙位均有牙根吸收的发生,且下前牙及上颌磨牙发生严重牙根吸收的几率分别高于上前牙及下颌磨牙.影响前牙的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疗程及前牙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下颌磨牙生理性移动规律的纵向金属标记钉研究
目的 观察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生理性移动的现象和规律.方法 选择11名正常生长发育个体8~16岁的头颅侧位片进行下颌金属标记钉重叠和测量,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移动规律.结果 8~16岁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牙尖相对下颌基骨平均向近中移动(3.63±1.29)mm,向方移动(5.92±1.78)mm,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最快的时期是10~12岁,平均近中移动(1.52±1.25)mm;下颌第一恒磨牙向移动与下颌骨生长量(Co-Gn)强相关(r=0.623,P<0.01).结论 在不受正畸干预的情况下,下颌第一恒磨牙随着生长发育持续向近中移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垂直向生长与下颌骨的生长节律一致,提示下颌磨牙的垂直向移动是牙列对下颌骨垂直向生长的适应性表现.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热压膜材料和自凝树脂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热压膜材料和自凝树脂的力学性能,为选择更为合适的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的托提供参考.方法 在室温25C环境下,选用3 mm厚的热压膜膜片和3 mm厚的自凝树脂各10个,应用万能拉伸测力机测量并比较其力学性能,并在电镜下观察断口的形貌.结果 3 mm厚的热压膜材料的弹性模量为(1258.10±14l.66) MPa,拉伸强度为(24.02±0.09) MPa,压缩强度为(47.55±1.03) MPa,明显低于3mm厚的自凝树脂(P<0.05).3 mm厚的热压膜材料的延伸率为(38.6±0.45)%,明显高于3 mm厚的自凝树脂(P<0.05).结论 临床上考虑到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对托弹性的要求,可考虑此种热压膜材料代替自凝树脂做托.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种植支抗对成人高角病例垂直向控制效果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使用种植支抗主动压低后牙与否对成人高角病例的垂直向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52例成人高角拔牙病例,根据治疗经历分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5例),种植支抗非主动压低上后牙组(27例),比较治疗前后头影测量结果,对比头影测量中各项垂直向指标的变化量.结果 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39°,上颌第一磨牙被压低0.99 mm;非主动压低组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0.18°,上颌第二磨牙被压低0.47 mm;两组间各垂直向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高角病例治疗中,无论种植支抗主动压低与否均可使垂直向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主动压低对于垂直向控制效果的改变并不显著优于非主动压低组.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压低前牙的效率分析
目的 通过数字化模型三维重叠技术,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齿位置变化,研究隐形矫治对前牙在不同移动方式下的压低效果.方法 在隐形矫治成人患者中,选取需要进行压低的前牙101颗,按照牙位及牙齿内收情况进行分组.通过三维扫描获得患者治疗前及阶段治疗后的数字化模型,使用模型重叠技术分析前牙在不同移动方式下的压低效率.采用独立样本及配对样本的t检验对比组间差异及设计压低数据与实际压低数据之间有无差别.结果 非内收时,隐形矫治器对牙齿的平均压低效率为46.9%,其中下颌侧切牙的压低效率最高(54.6%),上颌中切牙次之(50.9%),上颌尖牙的压低效率最低(28.8%),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尖牙的压低效率分别为34.6%、48.1%、42.4%.内收配合压低时,牙齿的平均压低效率(-15.4%)差异显著(P<0.01),牙齿会出现伸长.结论 隐形矫治压低前牙时应适当增加过矫治,尤其在同步内收时应增加压低量,以防止牙齿的伸长.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唇腭裂畸形患者蝶鞍鞍桥发生的研究
目的 研究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形态以及鞍桥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随机法)2007年至2016年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98例唇腭裂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前来就诊的无唇腭裂患者324例为对照组.Winceph 8.0软件定位蝶鞍相关标记点,测量蝶鞍的长度、深度和直径,记录蝶鞍形态(椭圆形、圆形、扁平状)以及鞍桥类型(无鞍桥、部分鞍桥、完全鞍桥).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蝶鞍长度、深度和直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254;P=0.954;P=0.250);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深度、直径及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长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69;P=0.60;P=0.54;P=0.11);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深度和直径有统计学差异(分别P=0.02;P=0.003).实验组蝶鞍各形状所占比例从大至小依次为椭圆形、扁平状和圆形,对照组依次为圆形、扁平状和椭圆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无统计学差异(P=0.942);对照组男性与女性蝶鞍形态有统计学差异(P=0.017).实验组鞍桥发生率为46.94%,对照组为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两组男性与女性鞍桥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54;P=0.634).结论 唇腭裂畸形与蝶鞍大小无明显关联,但与蝶鞍形态和鞍桥发生率有关,唇腭裂患者的鞍桥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一例骨性Ⅲ类拔牙病例的二次正畸掩饰性治疗
一、病史患者,女,l3岁.主诉“正畸治疗中发生地包天,要求矫治”.患者一年前在外院行拔牙正畸治疗,矫治计划为排齐内收上颌牙列,改善侧貌.半年前出现前牙反,渐进性加重,经多位专家会诊建议成年后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因不愿手术遂来我院就诊.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关键词: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早期牙移动避免植骨失败一例报告
一、病史患者,男,12岁.因“唇腭裂术后前牙地包天”求治.患者全身状况良好,无家族遗传史.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左侧完全性唇腭裂手术修复后,侧面呈凹面型.无口腔不良习惯.替牙列,磨牙远中关系,前牙反覆T°,反覆盖1.5mm,下颌可后退至前牙对刃.上颌左侧牙槽嵴裂隙侧22呈锥形,21因左侧牙槽裂隙而远中倾斜,23于24唇侧萌出,24舌侧位,52、55、62滞留,右侧13萌出间隙不足.上牙弓狭窄,牙列重度拥挤,下牙列中度拥挤,下前牙代偿性舌倾.上中线正,下中线左偏1 mm.11、21、36、46龋齿,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未闻及弹响和杂音,开口度和开口型正常(图1).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关键词: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PASS技术矫治1例双颌前突伴开(牙合)病例
一、病史患者,男,14岁.就诊日期:2014年8月.主诉:牙齿不齐.患者身体健康,无家族遗传史.矫治疗程20个月.二、临床检查1.颌面部检查:正面观面部基本对称,面下1/3较长,侧面观凸面型.2.口内检查:5-5大部分区域开.双侧磨牙近中尖对尖关系,13、23颊向错位,43颊向远中倾斜,上下牙列中度拥挤.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关键词: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正畸领域三维影像重叠方法的研究进展
三维影像重叠是评估患者治疗及生长三维变化的重要方法.本篇综述回顾了三维医学图像重叠的三种主要技术及其在正畸领域的应用进展.许多有效性研究探索了颅底、上颌骨、下颌骨、牙列模型以及单个牙三维数据的重叠方法.也有研究将患者不同三维数据融合,以创建更加准确的数字化患者模型.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直丝弓矫治器的数据演变与正畸疗效
1972年出现直丝弓矫治器开始,直丝弓矫治器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不同的托槽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对正畸治疗的理解,以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赋予了直丝弓矫正器不同的数据,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矫治体系.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几大主流直丝弓矫治器:Andrews、Roth、MBT、Alexander以及国产Z2直丝弓矫治器设计的理论基础、托槽数据的变化及其正畸疗效,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直丝弓矫治器的发展与变化.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健康正畸理念论坛纪实
2018年金秋,白山松水迎来第十七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大会,开幕式前一天,9月18日北大健康论坛上由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主持,提出健康正畸理念.专业委员会现任主任委员白玉兴教授亲临大会致辞,林久祥教授做开场白,开宗明义提出本次论坛的要义.在本次年会期间大力推出“健康矫治”的理念,大会发言将围绕最适矫治力、正畸治疗的标准以及传动效应进行阐述.在健康矫治论坛重点阐述错合畸形正畸治疗的标准,提出健康矫治的理念.林教授从正畸标准的演变谈起,提出骨性Ⅲ类患者下前牙补偿性舌倾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对功能代偿还是对美学改善都有重要作用,是生理补偿的趋势,是健康的.进而提出非手术患者舌倾下前牙是顺应生理趋势的健康矫治.通过生动的病例展示和对临床研究的深入解读,指导广大正畸医生正确的理解下前牙应位于下颌骨的位置.林教授以对临床治疗的精益求精和对矫治理念的不懈钻研,总结提出健康矫治理念.倡导大家不忘健康矫治的初心,坚守健康矫治的使命.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关键词: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
2018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2018年9月18至21日,由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主办,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和吉林省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18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正畸大会以“白山松水,正畸长春”为主题,以纪念全国口腔正畸年会第一次在东北地区召开,寄语长春,祝愿我国口腔正畸事业蓬勃发展!本次会议讲演阵容强大,日程合理,吸引了来自海内外共计2000余名医生参会,怡赏秋景,共话正畸.大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口腔医院副院长胡敏主持,欣逢盛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俞光岩、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白玉兴、吉林大学副校长邴正、吉林省卫健委副主任杨春光、吉林大学医学部部长李凡、吉林大学口腔医院院长周延民列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华口腔正畸学》2018年04期关键词:
限时免费
获取全文,添加编辑老师微信:qikanwang360 一键复制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分期目录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9年
- 2008年
- 2007年
- 2006年
- 2005年
- 2004年
- 2003年
- 2002年
- 2001年
- 2000年
相关期刊推荐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网友评论
-
-
未知 2017-06-16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
我的文章投稿后半个月就要求修改了,外审专家对文章的内容及语言问题要求严格,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逐一进行修改,之后就被收录了,编辑专业负责,修改期间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很感谢。
-
未知 2017-04-26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投稿周期:
中华口腔正畸学的审稿速度很快,外审专家给出的意见都很有价值,一般文章被拒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少的,只要编辑给了修改的机会,针对专家指出的问题认真修改,一般都能被收录的,大家可以尝试投稿。
-
未知 2017-02-09录用情况: 投稿周期:
中华口腔正畸学的编辑办事效率很高,外审专家十分专业,给出的修改时间很中肯,编辑认真负责,有问有答,对文章校稿很仔细,期刊是统计源核心,权威性比较高,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希期期刊可以越来越好。
-
未知 2016-08-22录用情况: 投稿周期:
中华口腔正畸学的审稿速度很快,投稿后当天通过内审,送外审,外审给出的修改意见都很中肯,对文章的修改有很大的帮助,编辑态度很好,期间发了几次邮件咨询,编辑的都能及时的反馈信息,十分敬业,值得推荐。
我的文章投稿后一个月返修,修改后提交稿件,两周后被收录,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外审专家很专业,指出的问题很有针对性,以后有文章还会再来的。